耶伦:美即将爆发技术性违约国债危机 政府可能短暂关门?

投资帮 2021-09-16 09:03:00 20679 投资帮

 
9月9日,美国财政部长耶伦发出警告,称在10月份,“一旦所有可用的手段措施和手头的的现金都用完,美国将出现有史以来第一次无法履行义务。”那何等处境是“所有可用的措施”都走投无路?美国这些可用的措施包括哪些呢?在短期内,美国无法通过自身的财政体系运转来化解美债危机,因此所谓的措施即指违约关头到来,美国在短期内可采用的方法、在中期逆袭的手段,在长期发展上的调整。在短期内,美国可选择技术型违约,即因申明自身资金调度不当或不及时,或者出具支付系统故障等不可抗力因素干扰的证明,表示不能按期偿还债务到期应付金额,而不是直接拒绝偿还债务。然而,技术性违约虽然是指违约国具备后续具备偿债能力和偿债意愿,不同于实质性违约,但技术性违约仍然存在后续风险和负面影响。
 
尽管只是技术性违约,但技术性违约更适用于小额债务,美国超28万亿美元的债务显然不属于这一范畴,因此,如果美国选择技术性违约这条道路,将被印上信用污点,后续债务兑付风险提高,投资者对美债的信心降低。应对短期危机的另一条路径是将债务货币化。债务货币化即公共债务货币化,操作方法是货币当局与财政当局在一级市场以及货币当局在二级市场进行公共债务交易,美国财政部发行债券,美联储再发行数额相当的货币购入债券。
 
这一措施适用于美国政府无法增加税收、削减支出,投资者也逐渐丧失对美债的信心的半危机状态,属于货币当局在经济危机之下宏观调控经济的重要政策工具之一。然而,债务货币化首先要考虑的因素便是通货膨胀率的提高,其次,这一措施也只能在短期内发挥避免经济持续恶化的刺激作用,一旦国际投资者察觉美国这一债务货币化的溢出效果,可能会索要更高的利息,从而加重美国财政负担。因此,无论是选择技术性违约还是债务货币化,委实是短期政策手段,谓之饮鸩止渴,稍有不慎便会得不偿失。
 
若想深入美国财政体系内里,直击美债危机,必须着力于中期解决方案。美国陷入财政债务危机绝不是西方媒体鼓吹的社会保障和医疗保险,而是因为美国政府大量支出来挽救大集团的金融投机不良债务。显而易见,美国病人和退休者并非像财政赤字那般猛增十几倍,他们并不会是美国财政负担超量的主要原因,而被大财团控制的西方主流媒体却对此避而不谈。面对美国政府放纵主流舆论意图盗窃民众养老金用于挽救华尔街和对外扩张的情状,如果中期方案不能对症下药,协调富人阶级和退休者、病人和普通中下阶层的利益,美国国债危机始终无法逃避,并且预计将在2021年底至2022年爆发。
 
其次,无论是所谓的减少政府部门的优惠税,减轻财政负担,还是在社会保障和医疗保险领域缩减财政支出,都不能在中期有效缓解美国国债危机。因为所谓的美国社保体系和医疗保险支出过多导致债务危机是一个彻彻底底的骗局——四十年来,美国养老、医疗等联邦社会保障税收始终高于支出。
 
欺诈民众的退休金和保险连短期方案都称不上,简直是最为劣等的手段。美国应对债务危机的中期方案应当是直面天价金融赌债,放弃欺诈行为,公平地同各方利益主体协商,而非一味地牺牲民众利益来填饱亏损财团的肚子。长远而言,一切允悲,但一个完整的发展方案如果未目及长远,就仿若一只永远无法落地的落地的飞鸟。美国国债危机的长期解决方案必须从美债危机产生的根本原因入手——美国经济增速下降。美国依靠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和金融实力建立了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金融市场,但这一倚张金融博弈的经济体系尽管替美国征敛巨额财富,但其稳定性、安全性都不高。美国与以制造业为主体的实体经济越行越远,生产力发展水平下降,经济增速相应下滑,美债危机却不断升级,濒临崩溃的美国财政体系频频预警。因此,从长远方案出发,美国需要调整金融业和制造业,以及其他部门之间的发展。
 
其中,制造业中重点注意高端制造业与一般制造业之间的关系,高端的新兴制造业需要大量的政府投资和私人部门储蓄的支持,美国应当注意到协调制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和促进产业正常发展平衡的重要性。美国国债危机影响下的中国经济对于外汇储备规模较高,且美债占比较大的情况,中方一直有所忌惮。随着美债作为避险资产的吸引力逐步下降,中方开始采取安全、流动、保值增值的方式,有序降低美国国债在中国外汇储备中的占比。
 
然而,突如其来的美国国债危机似乎不打算让中国缓慢有序地降低美债持有规模,推动外汇储备投资多元化、分散化。美国债务危机爆发,中国身为美国国债第二大境外持有国,首当其冲面临的是外汇储备贬值的风险。美国国债危机将导致美国国债评级下降,风险溢价上升,中国所持有的美国国债资产的风险水平激增,从而导致中国外汇储备贬值,预期收益大大下降。
 
其次,美债危机和量化宽松政策将导致通货膨胀,美元贬值背景下,国际大宗商品成本价格上涨,这对于高度依赖国际资源(01051)的中国制造业十分不友好。另一方面,国际投机资本伺机离开美国,绝大部分会锁定经济稳定发展的中国,从而绑架中国实体经济,创造投机泡沫,绑架实体经济中的消费与投资,一旦投机资本撤离中国,泡沫蚕食过后的废墟将会现出水面。
 
 
再者,便是中国现阶段面临的处境,即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增大。美国国债危机爆发之际,经济增速乏力,为了刺激经济,美联储推行多轮量化宽松政策,美元疲软的情况下,人民币则面临着来自美国政府的施压,要求人民币在短时间内快速升值。面对美国国债危机,中国陷入了一个两难的境地,即“买卖皆难”。在美债危机之下,大量增持美国国债,将面临美元资产的巨额缩水风险,同时,持有的美国国债越多,中国被“绑架”的程度就越深。然而,身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美债第二大持有国,中国又不能贸贸然将手中的美债卖出去。
 
首先,除了中国,还有哪一个国家能够在短期内接受大批量的美国国债?日本、印度、欧盟等国家正处于经济下行期,绝无可能在短期内批量消化中国转嫁的美国国债,再思筹一些中小规模的国家就更无可能,因此中国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卖给谁?”其二,大量减持美国国债或将引起国际上其他国家的注意,引起市场恐慌,从而导致其他国家纷纷跟风抛售,美国国债的市场价格将大幅下降,中国身为第二大持有国,面临的损失仅小于日本。在此种情况下,原本以规避风险为出发点的减持却导致损失成倍增长。第三个问题,中国撤出美国国债市场的外汇又该投向何方呢?第一种去向是分散持有英镑、日元、欧元等货币,从而规避大比例持有一种外汇的风险。
 
然而,在危机期间,尽管美国是金融危机的“震中”地区,但由于其经济实力的强劲,趋利避害的本能依旧促使这些国际资本聚拢到美国,美元不跌反升,而这些货币却相对贬值,因此,大量持有非美元的硬通货并不理智。至于对黄金和石油、铁矿石等国际大宗商品市场的投资,同样因为国际资本的围堵和顾虑其流动性不强等因素而难以进行。

美国债务危机再现,持有那些商品是保值的呢?现在看来,大宗商品,原油 ,黄金,白银是比较保险的理财投资之一。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