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理财产品引发了新一轮抢购热潮

小K 2020-07-27 13:43:58 1820 投资帮

 

       近日来,股市狂热,线上无接触的理财基金产品引发了新一轮抢购热潮。

互联网理财产品引发了新一轮抢购热潮 但风险不应忽视

  财富效应之下,一众金融小白跃跃欲试,纷纷通过支付宝(蚂蚁财富)、微信理财通(上海好买基金)、天天基金、同花顺基金等平台踏上了互联网理财的道路。

  近一个月,支付宝上的基金申购金额同比去年增长超5倍,新“基民”同比增长1倍多。截至目前,已有82家基金公司在支付宝上开设了“数字营业厅”,已有90家基金公司的超过300只基金产品选择在支付宝上新发。

  7月,不少医疗、科技、消费板块的股票型基金结束了几个月的连续上涨状态,急转直下。近期,股市大幅回调,7月24日,三大指数低开低走,在金融、白酒、医药、免税等板块拖累下全天下挫。截至收盘,沪指跌3.86%,报收3196点;深成指跌5.31%,报收12935点;创业板指跌6.14%,报收2624点;科创50指数跌7.02%,报1389.31的的点。而部分刚刚上车的“新基民”在焦虑中,开始了频繁操作。

  根据7月23日最新数据,自2020年一季度末以来,27家基金净赎回份额达10亿份以上,14只基金赎回份额占1季度末份额的50%以上,其中不乏广发、易方达、富国等爆款基金。以易方达研究精选为例,该基金发行首募达到166亿,一季末至今缩水78.13亿份,截至今日剩余份额为87.76亿份,缩水比例达到47%。

  可以发现,很多小白投资者会把平时购物的逻辑带入到买基金上,形成了一种“平台推荐的买了就会赚、低风险高收益”的错觉。并且由于网络交易的便利性,投资者面对短期的交易波动更难控制交易冲动,交易据统计,截至7月10日,购买了偏股型基金的“基民”中,频繁操作5次以上的人,一年下来平均仅赚了5%,追涨杀跌、频繁操作仍是普通用户理财的最大误区。

  上海证券基金评价研究中心负责人刘亦千给出建议,投资者应理性决定交易时机与持有时期,慎重选择爆款基金产品,明星基金经理的历史业绩不能代表在未来能取得超额收益。此外,投资者不能跟风追随市场走势,尤其避免在市场高点非理性购买基金产品。